7月18日,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叉研究中心举办的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第五届“可视计算”暑期学校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青岛校区正式开幕。智筑未来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员胡云海跟随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全国的两百多名同学,共同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开幕式上,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计算机学院副经理屠长河教授致开幕辞。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即将进行的各项活动,特别是特色DIY活动。屠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交叉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从教师团队、合作交流、研究方向、承担项目、员工成果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交叉研究中心的风采。最后,屠教授预祝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收获新知,结识新友。
第一日的专家讲座由汪云海老师主持。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Dani Lischinski教授开启了第一场精彩报告。Dani教授介绍和概述了卷积神经网络(CNNs)以及生成对抗网络(GANs),并用丰富的图像和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深度学习的应用背景、其中的诸多概念和方法。
而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Kfir Aberman研究员针对计算机动画中的三维运动重定向传统模式,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通过训练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将二维姿态的时间序列分解为三个部分:运动、骨架和相机视角。这样不需要明确重建3D姿势或相机参数,就可以重新定位不同人类表演者之间的视频捕捉运动。同时Kfir还介绍了无关角色的2D运动重定向——这些维度知识都为本次智能建筑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来自华盛顿大学的赵海森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从增材到减材——科研经历漫谈”的报告。赵海森简单介绍了自己在攻读博士期间的若干研究项目和成果,他用一条心情曲线概括了自己科研道路上的心情,有过喜悦,也有过艰辛。赵海森对科研的态度实实在在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由此出发,队员们对本次调研的前景和对攻坚克难的理解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精神动力。
下午的第一场报告由清华大学的刘华平带来,报告主题为“机器人灵巧操作的多模态感知技术”。刘华平主要介绍了多模态主动环境感知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并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还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应用于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融合的感知操作,例如:利用听觉与触觉反馈实现钢琴演奏、利用听觉与视觉反馈实现液位检测等,激发了大家的兴趣。
此外,来自本·古里安大学的Andrei Sharf教授也在自己的报告中介绍了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有效处理杂乱数据的渲染模块。如何通过优化使神经元学会专注于数据,对于本次调研来说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此次最具亮点的要数交叉研究中心提供的DIY特色活动,通过五种活动如三维打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机器人、无人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队长胡云海通过直播平台为队员们依次展示了活动中的先进设备。例如三维打印扫描仪,可通过RGB相机拍摄线激光器打出的激光,得到像素坐标,并通过三角测距算法反算出物体的三维坐标。这种从模型重建到打印出成品的过程是近年来新型建筑领域中的热点,成员们通过线上的学习与讨论,推动了调研的深入。而在AR环节中,胡云海为成员们展示了如何将基于Oculus Rift眼镜和Unity开发工具,完成创建和编辑虚拟环境,以及设计和控制虚拟漫游路径等任务。
通过胡云海等同学的转播与讲解,队员们借助本次大会接触到当前最前沿的三维可视分析问题,探讨了建筑设计数据之美。如此,成员们既扩充了课外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又深入了解了如何抛开依靠传统计算机辅助工具手工作图的模式,如何借助智能设计工具来实时生成方案,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对优质服务的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团队主题的启示,更是传统建筑行业需要与时俱进的内容。